广告服务 | 友情链接 | 收藏本站
网站首页聚集三农企业推荐供求信息自贸港农业展会招商共享农庄农业新闻名优产品特色产品
首页新闻中心聚焦三农  
 
保亭:砥砺奋进奏响绿色发展华章
来源:海南日报 点击数:5492次 更新时间:2025-5-7

 

着力做强大健康产业和特色农业,持续织密扎牢民生保障网
保亭:砥砺奋进奏响绿色发展华章
 
  俯瞰保亭黎族苗族自治县县城。海南日报全媒体记者 王程龙 摄

 

  保亭红毛丹文化节暨红火丰收季上举办的红火露营活动。海南日报全媒体记者 王程龙 摄

 

  保亭三道镇种植的榴莲。

  海南日报全媒体记者 王程龙 摄

 

  保亭三道镇红毛丹种植基地,技术员观察红毛丹的长势。

  海南日报全媒体记者 王程龙 摄

 

  ■ 海南日报全媒体记者 余佳琪

  1948年2月,琼崖纵队挺进保亭,解放保亭全境,同年4月成立保亭县民主政府;1949年7月,保亭县民主政府改为人民政府,崭新的发展篇章徐徐展开。

  七十余载时光流转,从解放初期百废待兴的起点出发,保亭黎族苗族自治县历经岁月淬炼,如今城乡风貌焕然一新,鳞次栉比的楼宇与民族风情建筑相映成趣;社会经济蓬勃发展,产业繁荣、民生殷实,曾经的荒芜之地已然蝶变为安居乐业的幸福家园。

  借雨林织绿网,铺就低碳康养路

  路转青山合,峰回白日曛。沿着环热带雨林国家公园旅游公路保亭段一路向前,连绵不绝的雨林绿境尽收眼底。沿途风光醉人、呼吸畅快。

  地处海南岛中南部的保亭,森林覆盖率达84.87%,空气中负氧离子平均含量在8200个/立方厘米以上,是全国唯一同时拥有热带雨林和野溪温泉的地方,被称为“海南绿肺”“天然氧吧”,拥有“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实践创新基地、中国气候宜居县以及“中国天然氧吧”等“国字号”气候生态名片。

  回溯过往,保亭凭借丰富的自然资源,坚持绿色发展,大力发展以热带雨林观光、温泉康养为主的旅游产业,众多游客纷至沓来,沉醉于保亭的绿水青山间,生态优势初显经济效益。

  如今放眼世界,气候变化带来的威胁加剧,加快绿色低碳发展已成为国际共识。站在新的发展起点上的保亭,中欧(保亭)绿色数字创新合作区落地实施,着力建设低碳园区、低碳社区、低碳项目,在“向绿图强”的道路上加速奔跑,开启县域高质量发展的崭新篇章。

  合作区是服务于国家“碳达峰”与“碳中和”战略、应对全球气候变化的积极探索,这不仅是海南自由贸易港建设国家生态文明试验区的具体举措,也是保亭绿色发展升级、走向国际舞台的重要机遇。

  从2024年6月合作区碳中和试点项目在北京通过评审,到当下合作区项目陆续启动,保亭推进合作区建设步伐稳健有力。

  今年3月26日,联合国开发计划署与中国合作伙伴在保亭共同启动绿色与数字创新项目,旨在加快中国的绿色转型进程,增强气候韧性,并推进国内外在气候变化领域的合作。项目计划建立涵盖公共政策、标准及评价体系、指南、工具箱及法律框架的系统机制,推动发展中国家以及海洋和海岛地区之间的知识共享。

  保亭县委书记穆克瑞表示:“此次合作以保亭为实践基地,聚焦绿色数字创新、城市韧性发展、气候韧性可持续模式三大核心领域,推动海南自贸港与零碳岛建设深度融合。”

  与此同时,中欧(保亭)绿色数字创新合作区建设以气候与健康为切入点,开启前瞻性发展探索之路。中国气候变化事务首任特使解振华曾表示:“发展气候与健康产业符合海南战略定位。希望各方积极推进合作区建设,推动以康养、健康产业为重心的绿色产业落地生根,积极推广气候与可持续发展创新模式及标准体系。”

  当下,保亭气候康养产业快速发展、医疗健康产业园配套设施加快建设、生态环境进一步改善、应对气候变化行动不断开展、参与全球绿色合作更加积极……围绕“三区三地”战略目标,保亭依托雨林、温泉、南药以及黎苗文化等资源优势,推动旅游与大健康产业领域深度融合发展。

  海南自由贸易港健康医学研究院落地运行,医疗健康产业园起步区及配套设施正加快建设,神玉岛文化旅游区成为知名气候康养示范基地,“康养保亭”区域公用品牌启动创建……从翔实数据到生动案例,保亭大健康产业已具雏形,绿色发展的故事正在书写新的精彩华章。

  今年,海南省政府工作报告提出“推动中欧(保亭)绿色数字创新合作区、重点低碳园区等标志性工程落地实施”。这既是“施工图”,也是“动员令”,接下来,保亭还将如何发力?

  “我们将加快推进合作区系列项目建设,加快推动课题成果转化应用,拓展多元化资金筹集渠道,全力以赴推进合作区建设,推动绿色低碳发展。”保亭县长蔡曜泽列出实践路径——保亭将做好土地、规划等要素保障,推进中欧(保亭)绿色数字化碳管理平台等项目加快建设;争取全球主动健康产业创新高地重点实验室落地,完成一批保亭农产品碳足迹的跟踪核算;设立合作区引导资金投资平台,以更开放的姿态、更优惠的政策、更周到的服务,吸引国内外社会资本共同参与建设。

  深耕热带沃土,结出富民金果

  “原来保亭可以种榴莲,今天长见识了!”来自广西的游客王建业说。5月1日,正值“五一”假期,保亭七仙岭全球热带水果博览中心内的榴莲母树成为游客必访的“明星”景观。

  这棵67年树龄的榴莲母树于20世纪50年代漂洋过海扎根保亭,经历雷击、台风,依旧挺立不倒。当下,这棵树有10多米高,树冠如近圆球形的巨伞撑开,枝叶繁密。

  这棵榴莲母树既是种质资源的活体瑰宝,也是保亭榴莲产业发展的核心起点。海南南繁种业集团旗下海垦科学院首席科学家崔志富表示,榴莲母树表现出较好的抗风性和抗寒性,这对选育适宜本地的优良品种有很大的意义。

  从这棵榴莲母树出发,保亭通过科技创新、政策扶持和产业融合,逐步构建起涵盖榴莲种植、科研、品牌建设及农旅融合的全产业链模式,打造热带特色高效农业的标杆。当前,保亭已经成功创建省级榴莲特色产业集群产业园。

  位于什玲镇的保亭榴莲科技小院,1000多棵榴莲树长势喜人,有些树上已经结了硕大的果实。负责人韦富有在今年3月免费开放自家的果地,为40多名榴莲种植户提供学习场地,为种植户们讲解榴莲种植知识,坚定了一批人想要种好榴莲的决心。

  “来海南不仅要看海,更要品尝榴莲。”保亭双双榴莲农场的负责人李冬说,“平常我们进行榴莲种植的直播讲解时,能有上万人在线观看。”李冬告诉记者,他想通过保亭榴莲品牌,结合保亭旅游市场,打造“果旅融合”新路径,发挥榴莲市场效应,让保亭榴莲的名声越来越响亮。

  今年的全国两会上,全国人大代表、保亭副县长吕妍带来保亭榴莲文创玩偶“榴小芯”,现场徒手开“榴莲”,吸引大批网友关注保亭榴莲。吕妍介绍,目前海南省榴莲种植面积达4万余亩,其中保亭占近2万亩。2024年保亭4000亩榴莲进入丰产期,亩产值达6万元至10万元,经济效益远超传统农业。

  “新水果”榴莲“开疆拓土”,“当家果”红毛丹则“稳踞江山”,保亭热带特色高效农业发展持续迸发活力。

  作为中国最大且最早引进红毛丹源品种的研产区,保亭凭借优越的地理环境和精进的种植技术,培育出了高产高质的红毛丹鲜果。据了解,2024年当地红毛丹年产值超5.5亿元,纳入农业农村部精品培育计划。

  如今,保亭借助红毛丹这一亮丽名片,开展一年一度的红毛丹文化节暨红火丰收季活动,让全县果农在庆祝丰收、共享喜悦的同时,展示保亭形象、传扬保亭文化,打造集文化、旅游、经贸于一体的综合性盛会,为文旅融合注入新活力。

  此外,保亭还引种热带优异水果种质资源400余种。其中的“红美人”嘉宝果,能够实现一年四季结果,产量颇多。崔志富表示,当地考虑扩种嘉宝果面积,推动其成为农民的“致富树”。

  织密民生保障网

  托举百姓幸福梦

  近日,来自六弓乡的黎族竹木器乐县级非遗代表性传承人、56岁的黄亚平,为他创作的音乐作品《欢迎你到六弓来》申请到了版权登记证书,激励他更加积极参与到黎族民歌的创作中。

  黄亚平说:“拿到版权登记证书,证明了这首歌真正由我原创,我的作品在法律上受到版权保护。”

  “我爷爷、父亲创作了不少歌曲,但那个时候文化基础配套几乎是空白,很多歌曲没有被记录下来,更没有机会展示给公众,自然而然也就消失了,很可惜。”黄亚平告诉记者,近年来保亭举办越来越多文化活动,他通过“村晚”展示了自己的才艺。

  一直以来,保亭民间文艺资源丰富,少数民族风情浓郁,非物质文化遗产遗存深厚。

  近年来,保亭大力发展文化惠民工程,通过举办海南黎族苗族传统节日“三月三”节庆活动、“亲加奔·村晚”、嬉水节等民俗文化活动,为民间艺人搭建了展示自我的舞台,同时推动了诸如黎族竹木器乐等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传承与发扬。

  2024年,保亭开展各类惠民演出活动97场次,送电影下乡1123场次。其中,保亭“亲加奔·村晚”以春夏秋冬四季村晚为主题,搭建百姓大舞台,让村民当主角。“亲加奔·村晚”举办地之一的三道镇布隆赛什进村还入选了2025年全国春节“村晚”示范展示点。

  2024年9月9日,保亭入选为全国民间文艺版权保护与促进试点地区。以此为契机,保亭稳步推动版权登记工作,设立海南省民间文艺版权保护服务工作站(保亭站),为创作者提供一站式服务,简化登记流程,降低登记成本。目前保亭完成民间文艺作品版权登记113件,涵盖版画、摄影、音乐等多个品类。

  医疗是保亭民生改善的另一重要维度。保亭的医疗发展历程,是一部从基础薄弱到服务能力全面提升的奋斗史。

  解放初期,当地医疗资源匮乏,群众就医需辗转外地。近年来,通过深化医共体建设,保亭推动优质医疗资源向基层下沉,培育乡村医生队伍,并与海南省人民医院签订托管合作协议,正式由省人民医院全面托管保亭县人民医院,显著提升县域医疗服务水平。

  2024年,保亭县医疗集团总院DSA导管室启用,填补了心脑血管介入治疗的空白,胸痛救治网络覆盖全县11家基层医疗机构,实现“入院90分钟内救治”的目标,极大降低了急性心梗患者的死亡率。

  在推进民生保障的过程中,对残障人士的保障是衡量社会文明程度的重要标尺,更是彰显城市人文关怀的关键刻度。

  今年5月3日,海南省首期脊髓损伤者生活重建(保亭)训练营在保亭县残疾人康复托养中心圆满落幕。走进该康复托养中心,记者看到院子里设置了多级不同高度的台阶、减速带、红绿灯、斑马线等日常生活中频繁遇到的设施,这些设施均是为残障人士设置的模拟障碍物,方便帮助他们进行轮椅技能评估及训练。

  “我们经常在全国各地为脊髓损伤者进行康复训练,保亭为这类伤者提供的设施设备、生活环境是一流的。”来自北京新起点公益基金会的康复训练师李昕感叹。

  来自全省18名脊髓损伤者在这里免费接受了为期28天的康复训练,他们中不乏16年未曾踏出家门的伤者。在这里,不少人掌握了生活自理技能,重拾了再次走进社会的信心。

  从苍翠雨林间的康养胜地到阡陌纵横的热带高效农田,从织密扎牢的民生保障网到黎乡苗寨的幸福图景,保亭的解放发展史是一部生态、经济与民生共融共生的奋斗史诗。七十余载风雨兼程,这座山城正以“绿水青山”为底色,用康养产业激活生态价值,以现代农业撬动乡村振兴,更以“民生温度”标注发展高度,书写保亭高质量发展的新篇章。

【刷新页面】【加入收藏】【打印此文】 【关闭窗口】
上一篇:向新而繁,朝质而育 下一篇:2025“夸下海口”夏日草坪音乐会落幕 现场观看人数超13万人次
 

网友点评
没有点评
参与点评

 用户名:验证码: 看不清楚请点击刷新验证码
 请文明参与讨论,禁止漫骂攻击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关于我们 | 版权声明 | 人才招聘 | 帮助说明 | 友情链接
Copyright lelvw V 1.9.0 2009-2010 @ All Rights Reserved 琼ICP备09004330号-14
邮件:nyhn88@163.com 电话:089865335639  城市:海口市海府路73号海南省农业技术推广中心院内 联系人: